本文目录一览:
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自主招生
1、会给学校推荐名额,但只是推荐去参加笔试(即基本跳过材料审核这一环节)往年在各省都招生,但都是到人大考试。今年如果人大加入清华联考笔试就可以在上海考。
2、通过自主招生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07年起上海地区考生通过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选拔后,高考成绩可仅作参考),在高考录取时可获得20分或不等的优惠。
3、自主招生不分男生还是女生,谁的成绩好谁就有资格。11月初出来招生简章,12月底之前要把你的材料寄送到高校。材料:成绩单,自我介绍,获奖证书复印件。不知道你们学校有没有推荐指标,如果有的话,你就直接进入笔试。如果没有推荐指标,你的材料就很重要的,成绩单要漂亮点,最好有获奖证书。
人大自主招生资格初审通过率
1、然后就坐等消息了。09年过初审的800人复试留下不足400人。我报的那专业全国过了19人,高考成绩达一本线即可录取。好了,祝你好运啊。自主招生可以多报几个,说不定哪个就过了。我们一起的好几个同学还有过山大、中国科技大、清华啥的,都是平时630左右的成绩,没有特别难。
2、北航和人大自主招生学校推荐的学生是否就直接获得了笔试资格? ---不是的,虽然校荐通过初审的概率很大,但并不是100%(我认识两个拿到北航校荐但是没通过初审的。。
3、总体来说只要初审过了,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10年有146个保送资格生参加考试,据悉通过保送生考试的考生在80个左右,在全国内还是比例很高的。另外如果没有保送资格最好也要去参加自主招生,通过的话有30分的降分政策,对于报考人大的学生来说这是很强大的竞争力。
自主招生考试有什么好处,列如北大
自主招生考试的好处:5分到60分的加分。因为自主招生多为名校。比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大学等等。20分到30分绝对能决定生死。可以给高考加一个双保险。和名校来的老师直接接触。
分到30分的加分。因为自主招生多为名校。比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大学等等。20分到30分绝对能决定生死。可以给高考加一个双保险。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可能高考的时候有些小失误,那么这20分就是最好的保险。
自主招生的一大优势在于保护了特殊人才。它为那些在传统高考中可能被埋没的特殊才能者打开了一扇希望之窗。这不仅对个人成长至关重要,也丰富了高等教育的人才结构。此外,自主招生倡导创新思维导向,鼓励青少年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而非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这种教育理念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潜能。
自主招生还是很好的。利:如果你获取了自主招生资格,学校可以再高考结束后降分录取你。一般再20到30分左右,但前提是好像必须再一本线以上。例如,你省一本线560分,北大600分,并且对于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给予20分降分,那么如果你考了580分就可以录取。
如何准备人大自主招生考试
知识性的问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定要坦诚。另外,自主招生最注重的还是平时的积累,不必刻意准备。还是保持平常心态,把学习搞好,这是最重要的。人大自主招生我就不太清楚了。
希望好好准备,有备无患。前几年,包括我们,人大自荐的学生应该在报名表上有学校排序,就是说让学校把你们这些报人大自主招生的人先按照学校方面的印象排序下。一般来讲,人大是只取排在第一的学生的,后面的就未必了,要看这个学校的整体层次了。关于面试,希望一定要关注事实。
(4)了解申请院校的文化内涵和性格特点。越好的高校越注重考生的秉性与学校文化氛围的匹配。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更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而且这样的方式更适合于高校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准备笔试 自主招生考试的笔试要比高考(论坛)题难,比各类竞赛题容易。
年,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试验班、理科试验班(物理、化学与心理学)2个专业大类,招收自主招生的考生。
人大自主招生分校荐自荐么?有经验的来啊!谢啦!~
1、自荐VS校荐 申请方式分为“校荐”和“自荐”两种。绝大多数院校同时接受“校荐”和“自荐”。但有少数院校只接受校荐,以2010年的招生简章来看,就有中央财经大学、同济大学、北大医学部等。
2、推荐主体不同 校荐是学校推荐,有一定的名额限定。自荐是有学生自己写申请材料(个人陈述),向大学申请自招考试资格。
3、自主招生信息自主招生分为自荐和校荐。一般都是学校是省级重点才有校荐资格,然后在学校里争取校荐名额,要是学校名额已满可以考虑自荐。
4、最明显的差别:校荐只要没有明显的问题,初审一般都能通过;而自荐通过率是比较低的。对于校荐生,一般情况下学校都会直接给个报名号;自荐生需要自己注册,注册成功后系统生成报名号。自荐生和校荐生一块考试,所以考试的时间、考试内容等等都是完全一样的。
5、自荐是指自己推荐自己,而校荐是学校推荐该生,更具权威性。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包括国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与高职自主招生两大类。2003年,中国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